招商證券:磷酸錳鐵鋰可能是磷酸鐵鋰升級方向 電池級錳源將一定程度受益!
招商有色最新研報指出,磷酸錳鐵鋰(LMFP)被認為是磷酸鐵鋰(LFP)電池的升級方向之一,兼具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鋰優點,目前,國內頭部的電池與正極企業在專利方面加快儲備,并相繼開啟了量產規劃,LMFP產業化進程正在加快。
什么是磷酸錳鐵鋰?
磷酸錳鋰與磷酸鐵鋰結構相同,均為有序的橄欖石結構,因此同樣擁有高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由于磷酸錳鋰擁有較高的電壓平臺(可以達到4.1V左右,顯著高于鐵鋰3.4-3.5V)和與LFP相同的理論克容量,因此相當條件下其理論能量密度比LFP高15-20%,被認為是磷酸鐵鋰升級版。
業界研究還表明,相對較高的Mn使用比例能夠使得磷酸錳鋰在利用LMP高能量密度的同時兼顧其他電化學性能。
在工藝方面,磷酸錳鐵鋰材料的合成方法與磷酸鐵鋰的合成方法類似,主要分為液相法與固相法兩種。然而通過傳統工藝制備得到的磷酸錳鐵鋰固溶體仍面臨離子導電率不足的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其電化學活性,需要采用碳包覆、離子摻雜、納米化等改性技術。
此外,如果將LMFP與NCM復合使用,可以有效綜合兩者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與低溫性能等特點。
磷酸錳鐵鋰產業化加速
國內外廠商相繼推出LMFP產品,臺灣地區的宏瀨科技于2014年是全球第一家量產磷酸錳鐵鋰的公司,已成功推出第三代LMFP產品G3。而寧德、比亞迪(002594)、國軒、天能等電池公司均有相關的技術專利布局,其中天能生產的LMFP18650電池成功應用在小牛的最新款F0系列電動車中,聲稱其低溫性能提升超過25%。
鵬欣資源(600490)參股的江蘇力泰鋰能自主研發的納米級磷酸錳鐵鋰材料,基于納米晶立體網狀多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技術,據稱實現了一次粒子納米化、二次粒子具有立體網狀導電功能,有效降低傳統LFMP的電阻問題,有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LMFP過去受限于其較低的導電性能與倍率性能,而隨著碳包覆、納米化、補鋰技術等改性技術的進步,LMFP產業化進程開始加速。
近期,國內正極廠商德方納米(300769)、當升科技(300073)等均公布了其在磷酸錳鐵鋰方面最新布局情況,德方納米最新公布的10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項目,業界推測可能是LMFP。